陈巨来,作为中国著名的篆刻家和民国历史专家,被誉为“篆刻界三百年来第一人”。他不仅在篆刻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,还因其对民国历史的深刻研究而闻名。陈巨来曾撰写了《安持人物琐记》一书,这本书专门记录了诸多民国时期的轶事和人物故事。书中详细描述了许多鲜为人知的历史瞬间,其中不乏令人惊讶的内容。陈巨来号“安持老人”,因此这本书的名字也便由此而来。
在《安持人物琐记》中,有一章专门讲述了陆小曼的故事,书中不仅详细描述了她与徐志摩的婚姻,还揭示了许多令人震惊的秘密。据陈巨来透露,徐志摩有吸鸦片的嗜好,这在当时被许多人所知。陈巨来提到,徐志摩常常趁陆小曼外出时,独自沉迷于鸦片的诱惑,甚至有时一吸就是整整一晚上。陆小曼后来说过一段话,带有深深的无奈与愤懑,她说:“志摩如不死,必成老枪也!” 这段话似乎是对徐志摩沉溺鸦片的生活方式的一种预言。
这一情况并非只有陈巨来提及,徐志摩的前妻张幼仪在她的回忆录中也提到了类似的情节。她记得有一次,徐志摩的母亲发现徐志摩、陆小曼以及翁瑞午三人竟然一起蜷缩在烟榻上,整夜沉浸在鸦片的毒害中,三人神态恍惚,几乎无法自控,甚至徐志摩因为空间狭小差点摔下榻。这些故事揭示了徐志摩复杂的生活和他与陆小曼之间的种种纠葛。
展开剩余67%更让人吃惊的是,徐志摩去世后,徐志摩的父亲徐申如对陆小曼进行了持续的监视。陈巨来提到,徐申如曾通过家中的看门人,向他打探陆小曼与翁瑞午的动态,并以此为依据给陆小曼写信,警告她停止接受经济资助,明确表示:“知翁君已与你同居,下月停止给你寄钱……” 这些事件不仅让人感到不可思议,也反映出当时徐家与陆小曼之间复杂的情感与矛盾。
然而,故事的高潮出现在陆小曼与徐申如的关系上。陈巨来记载了一段陆小曼的回忆,称徐志摩曾深爱林徽因,但因家里的包办婚姻与张幼仪结婚,这段未果的爱情成了他痛苦的记忆。后来,徐志摩留学归国,发现妻子张幼仪与他的父亲徐申如发生了不正当的关系。面对这一事实,徐志摩毅然决然与张幼仪离婚,甚至将她送到了父亲家里,而徐申如为此出资创办了上海子女银行,安排张幼仪担任银行经理。此事若属实,无疑是令人震惊的家族丑闻,也使人联想到焦大的名句:“每日家偷狗戏鸡,爬灰的爬灰,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,胳膊折了往袖子里藏。”
然而,这段故事的真实性仍然存在争议,毕竟陆小曼与徐申如之间有着深厚的恩怨。比如,1931年,徐申如的妻子钱慕英在临终时,要求徐志摩尽快回家看望母亲。徐志摩希望带上陆小曼一起回去,陪伴婆婆尽孝,但徐申如坚决反对,声称如果陆小曼来了,他就离开。最终,陆小曼未能如愿赴徐家,错过了最后一次见婆婆的钱慕英。
更为戏剧化的是,钱慕英去世后,陆小曼穿着孝服赶回徐家奔丧,却被徐申如派人拦在了半路上,不允许她进入徐家门一步。面对这一冷酷的举动,陆小曼只能含泪返回上海。这件事彻底激怒了徐志摩,父子因此爆发了剧烈的冲突,从此关系决裂。
在徐志摩去世后,徐申如仍然与陆小曼保持着深深的嫌隙,他认为陆小曼不仅导致了父子反目,还使得徐志摩陷入了经济困境,最终造成了徐志摩的意外死亡。因此,徐申如再次阻止陆小曼前往海宁参与为徐志摩举行的丧事。这一系列的恩怨情仇,给陆小曼心中留下了难以磨灭的痛苦。
关于陈巨来书中的这段记载是否真实,我们无法确定。毕竟,陆小曼与徐申如之间有着深厚的敌对关系,而陈巨来的作品充满了猎奇与香艳的风格,很多内容都不能完全当真。对于这些故事,我们或许需要更谨慎地对待,但也不可否认,这些民国时期的奇闻轶事充满了戏剧性与复杂性,成为了历史长河中令人瞩目的篇章。
发布于:天津市金港赢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